- 微創介入
微創介入
抗癌治療的新紀元-微創介入治療
隨著近代醫學的進展,對抗癌症從歷史最悠久的手術切除,進展到以放射線照射腫瘤抑制癌細胞生長,同時也開始廣泛運用以化學或生物製劑為主的內科藥物治療。這三項治療概念,形成了人類近百年來對抗癌症的主要武器。這些方法經日漸改良進展,對人類的健康提供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手術疼痛及死亡率大幅下降,放射線導向更為精準,標靶藥物的成功更是革命性的進步。然而,手術,藥物及放射線等三大支柱仍有難以避免的缺點,如手術或放療對身體的明顯損傷以及難以重複使用,化學藥物治療的效果有限及抗藥性存在等,都侷限了這些方法的抗癌成功可能性。近三十年來,癌症治療的第四支柱-所謂微創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oncology),因應解決傳統方法的困境,從而迅速發展,目前已被公認為醫學上最能兼具有效控制癌症以及避免身體損傷的重要武器。
所謂微創介入治療,也稱微侵入或腫瘤局部治療(local treatment),主要用於尚未全身性擴散,局限於身體一隅的惡性腫瘤,有別於化放療以抑制腫瘤生長為目標,介入治療的治療效果跟手術切除一樣,是朝向完全消滅或大幅殺死腫瘤為目的。其作用原理主要是經由細微的導引探針(probe)或導管(catheter),將足以滅除癌組織的物理能量如熱能或電流,導入腫瘤,以達到腫瘤及局部區域壞死的目的,也就是所謂腫瘤消融(ablation)。如果醫師運用得宜,消融區能有效覆蓋所有癌細胞,則治療結果可和手術切除分庭抗禮,達到根治癌症的境界,而且其造成的傷口極其細微,幾乎只有一兩毫米上下的針孔大小傷口,這是任何手術所達不到的微創程度。傳統介入治療工具限於功能,所形成的消融區大小有限,於是僅能有效治療一兩公分大小的腫瘤,稍大的腫瘤治療效果便不如手術切除。然而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所運用來殺死腫瘤的能量擴充包括射頻,微波,高壓電流,雷射光,液態氣體,超音波等等,種類日新月異,可說到了「草木竹石皆可為劍」的境界 。而這些新進展所帶來的效果包括使得治療範圍擴大,保全腫瘤周邊健康組織不被損傷以及同時能治療多處腫瘤等,都使得介入性治療的前景一日千里,無可想像。
聲光冷熱電灌刀
聲-以音波能量聚焦在腫瘤組織來產生熱能或是協助藥物導入治療,如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治療(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光-以特定波長光線啟動抗癌藥物毒殺照射處的癌細胞,如光動力治療( Photodynamics Therapy, PDT),或是直接產熱摧毀腫瘤,如雷射治療(Laser-induced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 LITT)
冷-以極低溫狀態加上劇烈溫度變化來殺死癌細胞,如氬氦刀冷凍消融(Cyroablation)。
熱-提高局部溫度使之到達組織蛋白變性壞死,以殺死腫瘤,如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微波凝固治療(Microwave coagulation)。
電-以高壓電流令腫瘤細胞永久性膜穿孔,致使細胞死亡,如奈米刀(NanoKnife)
鏡-以內視鏡技術搭配先進醫療儀器進行腫瘤治療,如腹腔鏡(Laparoscopy)、子宮鏡(Hysteroscopy)等,內視鏡型手術(Endoscopy)下之腫瘤局部治療及切除手術。
刀-以輔助外科手術使之更安全,失血更少,傷口更小,速度更快為目標,如雷射刀(Laser)、雙極射頻止血刀(Habib 4X)、超聲刀(CUSA)、諧波刀(Harmonic Scalpel)等。
流-導引藥物,同位素,基因或免疫細胞灌流進入患處,試圖由內而外毒殺腫瘤,如釔九十同位素微球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然而重要的是,選擇何種方式除去腫瘤,須依腫瘤大小位置、病程進展等多重考量,仍須以臨床醫師經各種影像與生理檢查做判斷。